文│傅瀚葵(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實驗室負責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兼任助理教授)

到底是什麼樣的動力讓我們想要贏?為什麼人會不斷地進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是如何了解這些意義?智慧是什麼?維基百科寫到:「智慧(狹義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於神經器官(物質基礎)一種高級的綜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識、記憶、理解、聯想、情感、邏輯、辨別、計算、分析、判斷、文化、中庸、包容、決定等多種能力。智慧讓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會、宇宙、現狀、過去、將來,擁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這真的是智慧嗎?文章一開始這麼多的問句,是讓我們反思智慧到底什麼?我認為智慧的開始是從反省、反思來的,經驗和知識只是做為反省反思的素材,經過反省反思的過程,接著實踐反省反思的結果,不斷地來回精進才能深刻地體會做人處世的道理,最終達到處事圓融的境界才算擁有智慧。

智慧和人工智慧迥異

什麼是人工智慧?維基百科寫到:「人工智慧(英語: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亦稱機器智慧,是指由人工製造出來的系統所表現出來的智慧。」通常人工智慧是指通過普通電腦實現的智慧。該詞同時也指研究這樣的智慧系統是否能夠實現,以及如何實現的科學領域。」我所知道的人工智慧最主要的方法是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白話來說就是用電腦模仿人類學習的過程,利用不斷地練習(計算)取得大量的經驗(資料庫)來加速下次碰到同樣問題的解題速度。

機械學習的核心技術就是演算法(Algorithm),一個有效且有用的演算法在”The real 10 algorithms that dominate our world”文章中的作者 Marcos Otero定義為:「1.它必須要是有限的。如果你的演算法在解決問題以後還在跑,那它便不是一個有效的演算法。2.它的每一個步驟都要被清楚的規範。演算法的每一個步驟都要非常的精確,那些指示應該在每個情況下都有非常明確的規範。3.它要是有用的。那個演算法必須要解決那個問題,並且應該可以要用紙筆就可以證明他是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從這樣的敘述中,我們不難察覺智慧和人工智慧的不同。

簡單說人工智慧是做苦工的運算,是在有限的資料庫(知識)中搜尋最佳的答案,只要硬體等級越好,譬如硬碟越大、記憶體越多、CPU越多越快等,而且演算法寫得越適合這類答案也越有效率地去搜尋最佳答案,就能在越短的時間內找到最佳答案。而人工智慧的資料庫也是靠著苦工做的,需要透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來讓資料庫能有更多組可能的答案提供搜尋最佳答案的基礎,基本上這比較像是填鴨式的學習。

 

更多的科技進步是來自於人想要自己當上帝

維基百科寫到:「靈性,綜合學術與宗教解釋為個人在各種相處關係中達到平衡的最佳狀態。」人類的智慧是建立在錯綜複雜跨領域的學習與破壞式的創新。譬如:2016年3月新聞很熱的AlphaGo挑戰世界冠軍南韓籍九段棋士李世乭,AlphaGo用了一大堆硬體,跑了一堆人工智慧只會下棋,但是李世乭會的可不只是下棋,食衣住行育樂等樣樣都要會,這就是跨領域的學習。

破壞式創新指的是人工智慧只會算最佳的答案,要是在某些情形下最佳的答案反而不適合,或者要的答案超過資料庫內的答案,那麼人工智慧就無解了。人工智慧目前發展只是一種工具,最常看到的就是當我們使用注音輸入法的時候,它會學習我們使用者的習慣,把慣用的詞彙優先顯示給我們使用。既然是工具就沒有所謂的自我意識,也就無法達到靈性的提升。

人有生老病死,地球上的物種也一樣會有開始和結束,就像是一年的四季春夏秋冬的變化一樣。人類常常把內心的擔憂和想像用電影來闡述,2009年上映的電影《2012》是根據瑪雅預言地球將在2012年發生世界末日的話題來創作的故事。1996年上映的電影《ID4星際終結者》描述外星人來攻打地球,然後人類反抗的故事。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對人類影響的議題,也同樣有很多電影來說明。阿諾史瓦辛格演過的《魔鬼終結者》系列的電影,故事在講2029年,以天網為首的人工智慧機器正試圖消滅所有倖存的人類。1999年上映的電影《駭客任務》故事背景為某天一個有意識的程式誕生了,並繁衍了整個人工智慧的機器種族。後來人類和人工智慧機器爆發了戰爭,人類選擇遮蔽天空切斷機器的能量來源。而聰明的人工智慧機器發現可以利用人體大腦的生物電和身體熱量,產生一種特殊形式的核融合反應來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詳細的電影細節或更多相關議題的電影,就留待有興趣的人花時間去觀賞。

雖然「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促使科技的進步,但是更多的科技進步是來自於人類想要自己當上帝或稱王的慾望,像是基因改造、複製器官、複製羊、複製人的議題。開發人工智慧、機器人,是人類過度依賴機器的生活方式,認為機器不會出錯,機器任勞任怨可以二十四小時工作,誤以為機器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的根本,我覺得還是要回到人類自己想要過甚麼樣的生活。想想古時候我們沒有了機器還不是可以生活,那到底是甚麼動力促使機器或人工智慧不斷地發展?有一群科學家或者企業家正在創造一種機器(科技)可以決定世界的概念,用此來創造需求、商機或者賺錢的機會,並且用機器取代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人工智慧和機器目前來說都是工具,也就還沒有自我意識或者所謂的靈魂,並沒有辦法決定為善還是為惡(道德層面的議題),真正決定為善或為惡的還是使用這些機器的人類。

綜合我最近看到醫療方面的資訊,一個人身體不健康,排除超自然現象原因,很多是自己造成的,透過自我生活作息的反省,改善飲食生活習慣、生活態度並且多運動,很多病是可以不藥而癒的,簡而言之,身體是有自癒的能力和免疫力的。雖然說目前的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只是工具還沒有靈魂,但是如果真有一天因為「人類想要自己當上帝或稱王的慾望」,使得機器人或複製人有了靈魂和自我意識,然後造成人類的滅亡這始作俑者又是誰呢?不也是人類自己嗎?就像是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而且發生核戰,那麼毀滅人類自己的又是誰呢?這些放射線元素會無緣無故的聚集然後發生大爆炸嗎?當然不會,終究是在使用這些工具人類的為善或為惡一念之間。很多國家打著核能發電研究的旗號,到處宣揚使用核電的好處,實際上是在研發核子武器和原料,不也是同樣的概念?

如果人工智慧肇事

回到Google最近開發的自動駕駛車,同樣地這在以前我小時候的電視影集「霹靂遊俠李麥克」,「霹靂車,尖端科技的結晶,是一部人性化的萬能電腦車。」就有這樣自動駕駛車的概念。這邊直接討論一個我覺得是核心的問題是如果自動駕駛車肇事,Google需要負多大的責任?基於人類靈魂自主的原則,到了成年後人須負完全的責任,所以人類駕駛如果肇事就藉由釐清事故原因來區分肇事責任直接由人來負責。

如果是自動駕駛車肇事呢?2016年3月新聞寫到:「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上月29日公布一分Google提交的事故報告,一輛Google自動駕駛車上月14日在加州山景市,撞上一台市區公車。這是Google自動車首次發生追撞事故,Google亦承認有部分肇事責任。」其肇事原因為:「Google在報告中表示,他們的測試駕駛預期公車會讓行,公車駕駛大概也預期自動駕駛車會等待公車先通過,這些預期心理導致事故發生,這種駕駛人之間的誤解每天都在道路上演。我們都在嘗試預測對方的動作,但在這個案例中,我們明顯負有一些責任。」因為自動駕駛車沒辦法自主思考,所作所為都是Google公司寫的演算法,所以責任在於Google公司。

要是有千萬台的自動駕駛車上路跑,萬一很多車都肇事了都要歸咎於Google公司嗎?我想Google公司也無法承擔,所以Google公司不斷地做道路測試就是在從自動駕駛車碰到千奇百怪的路況問題來訓練人工智慧,來減少肇事責任,更讓肇事責任趨近於零。同樣地,機器人在日常使用中如果肇事,責任的釐清會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

目前看來,因為認定人工智慧無法自主思考具有人類的完全自主責任能力,責任就會在於機器人開發公司或者機器人的擁有者。那萬一哪天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有了靈魂呢?看看有關人類毀滅的電影,我想造成人類的滅亡有很多種,等到那天再說吧!比較切深的問題,2016年3月看到隨機殺童事件,又2014年5月發生的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有人說要從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著手進行改善,不過這談何容易,很多政策性的方向,集體的社會意識和發展,這都不是幾個善良小老百姓能夠影響的,所以只能採用《詩經》所說:「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看看能不能提升自己的靈性,到達個人在各種相處關係中達到平衡的最佳狀態,也許這就是一種人類智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