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理論的小兒保健中,最重要的便是照顧脾胃,而照顧脾胃的首要,便是良好的飲食觀念。

文|余兆蕙醫師(大安悅兒親子中醫診所院長)

「民以食為天」,在日常生活中,飲食是必需且重要的,也無時無刻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在孩子們身上也是如此,尤其孩子是個正在發育發展的個體,飲食的內容與方式又更加重要。

後天之本,顧好脾胃

理論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黃帝內經》:「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強調的都是「脾胃」的重要性。中醫所謂「脾胃」,泛指腸胃消化系統,包含食物消化、養分吸收、水分代謝與排泄功能。脾胃,是後天生長的本源基礎,透過消化食物,儲存養分,將吃進口中的食物轉為能讓身體各方面應用的養分原料,進而讓身體生長,器官功能各方面茁壯。因此,在中醫理論的小兒保健中,最重要的便是照顧脾胃,而照顧脾胃的首要,便是良好的飲食觀念。

從在媽媽體內開始,媽媽的飲食便影響著胎兒未來的脾胃功能,而自孩子呱呱墜地起,每次的進食、每次的喝奶、每次的拍嗝都是訓練、培養孩子脾胃功能的過程之一,孩子便是在這些小心翼翼的照顧中逐漸成長茁壯,直到漸漸發現孩子不再這麼容易吐奶,不再需要拍嗝拍這麼久,食量也逐漸地增加,除了液體食物外,逐漸可食入半固體、固體等多樣化的食物,這也是孩子脾胃功能漸漸成熟的意思,只要脾胃功能持續良好,孩子便可持續健康成長茁壯。

但是,當孩子開始涉入多樣化的食物後,隨著孩子的飲食內容、飲食習慣、飲食狀況,孩子的脾胃有可能發生一些轉變,吃得好的,有可能更健壯,但吃不好的,有可能脾胃虛弱,也因此有的孩子健壯,有的孩子嬌小,有的孩子體力充沛,有的孩子體弱多病。

當然,我們都希望孩子能頭好壯壯,健康平安,但照顧孩子,養護脾胃其實是需要小心翼翼地注意很多小細節,以下分享幾個原則,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簡單保養孩子的脾胃,讓孩子吃得健康,吃得開心,爸媽也放心安心。

質量要平衡

訣竅一、強調飲食的「質」與「量」

想要孩子脾胃健康,在適當的時間讓孩子接受「良好質量的飲食」是不二之法。

質——指的是飲食內容的品質要好,營養要夠,讓脾胃功能健全而不受傷,孩子也才能健康茁壯。必須先釐清「好」不等於「高價」,「營養」也不等於「昂貴」,只要從最簡單的五大類營養素開始準備,每天都讓孩子均衡攝取到這些營養,澱粉類、油脂類、蛋白質類、維生素類與礦物質類,缺一不可。

量——指的是飲食的多寡,適量就好。雖然說能吃就是福,能吃就是好,但不是吃越多越好。中醫理論提到:「若要小兒安,得受三分飢與寒」,想要小孩平安健康的成長,維持讓小孩平時有三分的飢餓、三分的受寒,不要吃得過飽,不要穿得過多,飲食適當就好,不要強餵。有些怕孩子長不好的家長,總是不斷地餵食,還不斷地幫孩子進補,孩子能吃多少就給多少,一直餵一直給,但卻不見孩子越長越好,反而還陸續出現其他問題……

中醫理論提到「小兒脾常不足,胃小且脆」,孩子的脾胃功能還不健全,能消化的食物也有限,需要小心翼翼的呵護,否則容易受傷,若給予太多量的食物、難消化的食物,甚至給予不適合的「補藥」,孩子脾胃根本消化不了這些,反而會讓脾胃受傷,不但影響孩子生長,也可能出現其他不適。因此,「適當」「均衡」的飲食是很重要的!

記住五大不吃

訣竅二、少吃冰涼生冷、甜食油炸等食物

除了給予足夠均衡的營養外,避免讓孩子的脾胃受傷也是養護脾胃的方法之一。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五大不吃」:生、冷、冰品、甜食、油炸食物。冰冰甜甜的飲料、糖果、餅乾都是孩子的最愛,尤其是炎炎夏日,一定都會想大啖冰涼飲品,但必須注意,這些生冷冰品會讓脾胃轉為寒涼,也容易讓體內濕氣加重,影響脾胃氣機的運行,脾胃功能變差變慢,便影響孩子的生長情況。凡是入口是「冰涼的」,包含冰淇淋、生菜、生魚片、從冰箱拿出來的冰牛奶、養樂多、優酪乳、冰水果等都算生冷冰品。建議從冰箱拿出來的食物盡量退冰到常溫再食用;寒性瓜果如西瓜、哈密瓜、火龍果的攝取量一次不要太多,以熟食為主,在調理食物的過程中,也可將某些溫熱性的食材(請見表格)加入寒涼的食物中,讓寒涼食物經過烹煮後轉為較不寒涼或平性的狀態。如在白蘿蔔湯、冬瓜湯加入一些薑絲,或在炒菠菜、芹菜、大白菜時加入蒜頭或薑絲一起炒。

 

除生冷冰品外,甜食與油炸類食物在中醫理論內屬「肥甘厚味」之品,也容易讓身體的痰濕變多,阻礙脾胃之氣的運行,進而影響脾胃的功能,因此也不適合食用。同理,凡是入口是「甜滋滋」口味的都算甜食,以烤炸方式烹調出來的也都算是此類該避免的食物,即使是香蕉、葡萄等水果的天然甜味也屬於甜食的一種,也不建議一次食用太多。

 

平性

食物

五穀類:米、玉米、大豆

魚肉海鮮類:豬肉、雞肉、鵝肉、鯉魚、鯽魚、貝類、烏賊、海參

蔬果類:芥菜、甘藍菜、蕃薯、馬鈴薯、芋頭、芝麻、胡蘿蔔、橄欖、豌豆、莧菜、甘蔗、蘋果、枇杷、芭樂、葡萄、蓮子、芡實、枸杞、紅棗、木瓜、南瓜

溫熱性食物 五穀類:糯米、花生、花生油

魚肉類:羊肉、蝦、鱔魚

蔬果類:生薑、蔥、蒜、韭菜、龍眼、荔枝、栗子、咖啡、巧克力、榴槤、辣椒、芥末、花椒、胡椒、麻油、烈酒、油炸之品

寒涼性食物 麥、薏苡仁、油菜、絲瓜、冬瓜、萵苣、菠菜、芹菜、大白菜、竹筍、海帶、葡萄柚、西瓜、香瓜、哈密瓜、椰子、橘子、柳丁、草莓、鳳梨、火龍果、白蘿蔔、檸檬、梨子

 

勿胡亂進補

訣竅三、 請教中醫師,勿恣意燉補

「保健」「調補」這等事,雖然是中醫中藥治療的強項,但對一個孩子來說,補太過反而會揠苗助長。以中醫的觀點而言,孩子是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個體,全身各器官功能都還在成長階段,而未達到成熟的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燉補過多,過度調理,腸胃無法消化吸收,反而在體內成爲「積滯」,反而影響腸胃的消化功能,這類惡性循環,只會越補越糟糕,久而久之,孩子不但沒有越補越健康,也可能導致未來生長發育提早(性早熟)的隱憂。再之,有的孩子是脾胃虛弱,有的則是因為體內濕氣重,有的孩子則是胃陰不足,不見得每個長不好的孩子都適合用「補」。因此,對於「補」這件事,建議請教專業中醫師,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及體質施治與給予建議,才能真正「補」的健康啊!

夏日消暑有訣竅

訣竅四、夏日可燉甘甜湯品

一到了夏天,孩子的食慾容易轉差,主要是因為「長夏多挾濕」,「濕礙脾胃」,外在的暑濕會直接影響脾胃的功能,這裡提供幾種清爽不膩的燉湯,用來養護孩子的脾胃功能,夏日大約兩三週煮一次即可。

《四神排骨湯》

古代的四神湯由茯苓、山藥、芡實、蓮子四種健脾和胃的藥物組成,但由於茯苓煎煮過後口感不佳,現今多以薏苡仁取代茯苓,不但保留其健脾化濕的功效,更增加了口感,四神排骨湯適合全家大小一同享用,不分季節。

材料:排骨300g,山藥5錢,芡實3錢,薏苡仁3錢,蓮子5錢

作法:

1.薏苡仁沖淨後,先浸泡2小時再放入電鍋內鍋。

2.山藥、芡實、蓮子沖淨後直接放入電鍋內鍋。

3.將排骨汆燙後洗淨亦放入電鍋內鍋,加入適量水。

4.電鍋外鍋倒入3杯水(米杯),開始煮

5.電源跳起後再悶30分鐘即可。

 

《狗尾草燉雞》

狗尾草又名台灣人參,是很常用來「開脾」的民間草藥。狗尾草性味辛、微苦、平,溫潤而不燥熱,透過健全脾胃,消除積滯來幫助消化系統,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增進食慾,也是一道老少咸宜的美味佳餚,也兼有清爽的口感,適合在夏日服用。

 

材料:狗尾草半斤,雞肉一斤,紅棗5錢,枸杞5錢

作法:

1.將狗尾草洗淨剪成小段(要將狗尾草上附著的泥沙全洗掉),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大火煮滾後小火熬煮2小時。

2.將雞肉汆燙去除血水雜質後洗淨,與紅棗、枸杞一同放入已熬煮完成的狗尾草湯中。

3.若湯汁不夠,可再加入適量水,大火煮滾後,中小火悶煮1小時即可。(可依個人口味加少量鹽巴調味)

《山藥枸杞紅棗排骨湯》

常常在飯桌上出現的食材山藥,也是中醫用來調整脾胃功能的聖品之一。性甘、平,能調整脾胃氣陰不足的脾胃虛弱證候,與紅棗、枸杞、排骨一同熬煮後,可煮出綿密兼有甜味的排骨湯,適合自幼腸胃虛弱,容易腹瀉,食量偏小的孩子。

 

材料:山藥1兩,紅棗5錢,枸杞5錢,排骨半斤

作法:

1.將排骨汆燙去除血水雜質後洗淨,與紅棗、枸杞、切片後的山藥一同放入電鍋內鍋。

2.內鍋加入適量水。

3.外鍋加3杯水(米杯)。

4.電鍋開關按下去,跳起來即可。

飲食作息規律有序

訣竅五、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

養成孩子規律的飲食習慣也是很重要的!盡量三餐定時,正餐前兩小時盡量不吃零食,在正餐吃完的基礎上,可加1-2餐點心時間,並以身作則,盡量均衡飲食,不讓孩子挑食,也一同避免冰品、生冷、烤炸辣、甜食等NG食物。營造可讓孩子專心快樂的吃飯環境,可讓食物的烹調,色、香、味經常有變化,以提高孩子進食興趣,達到促進食慾的目的。

 

若能把握上述五個大原則,不僅孩子能開心進食,父母心中的煩惱也可減輕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