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 (六)14:00-17:00

講 師 簡 介:

主講人:林一平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終身講座教授

現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華邦電子講座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亞洲大學兼任講座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敏求智慧運算學院講座教授
中央研究院合聘研究員

學經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資訊工程博士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Bellcore)擔任Research Scientist(1990)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系主任(1997~1999)
國立交通大學研發長(2004~2006)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學院院長(2007~2011)
國立交通大學副校長(2011~2014)
科技部政務次長 (2014~2016.05)​​
台灣聯合大學副校長(2016.11~2019)

內 容 簡 介:

有人說,AI將開創一個新的時代「知識不再是特定群體的專利,未來將會是知識無國界、共享無界限……」然而,這樣的宣稱不僅是錯的,且深具誤導性。

AI和大數據可說是相互共生,對於大數據的掌握者而言,AI的力量十分巨大,因為他們有能力和技術從龐大數據中攫取、分析和解釋對己身有意義的訊息,並應用在各種領域與利益層面,但相對於此,大部分人僅僅是擔任提供大數據以及成為分析標的的群體角色。

由AI和大數據交織轉化成的知識資源並非全民共享,再加上時間複利強化了大數據分析結果的精準度,將形成「知識越來越集中和不平等」的AI時代畫面。能否有效運用AI取決於取得高質量數據,並進行目的性分析,即使日後AI變得平價普及,但關鍵的「數據接觸(取得)不平等」將持續存在,並且缺乏解決之道。

應對這樣的挑戰需要當今世代的各種努力,才有機會期盼在人工智慧不斷發展的趨勢下,盡量達成知識經濟的均衡分配。

演 講 大 綱:

  1. 回顧:透過心理(精神)分析、視覺認知、腦神經、心智科學等, 對近代藝術視野的逐步開拓。
  2. 相關的轉折:人智學的藝術實踐。
  3. 當代藝術的未來:關於⼈的,即關於藝術。
  4. 趨近具有藝術⾃明性的提問:藝術的如何可能︖
  5. 以我的藝術創作:「文化測量」為例。

活 動 資 訊:

  •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覺行生命教育基金會 社團法人中華身心靈促健會
  • 時間:2023年12月16日(六)下午2:00~5:00
  • 地點: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97號4樓
  • 費用:本活動為免費公益講座,歡迎您隨喜贊助。
  • 報名專線:02-8772-5770 (本活動採實名制,欲參加者請先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