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毅冰 

如果把西班牙比作一本書,那一定會是精彩的名著。鬥牛、足球、弗拉門戈熱情狂野,讓人愛不釋手;高迪、畢卡索、戈雅、達利的魔幻藝術,驚豔得讓人合不上眼;小鎮、陽光、美食、建築,慵懶自由,讓人從內而外的放鬆。

說起西班牙,首先會想到馬德里和巴賽隆納,其實她最迷人之處,都藏在了各個小鎮。

漫步在有故事的街巷,只聞花香,不談悲喜,陽光熾烈,不問朝夕,穿梭夢境,來回天堂。窄巷、古堡、晴天,三個詞兒光看著就特別的美好。

如果問西班牙人哪裡最美?他們可能回答:「每個城鎮,都是奇跡」。這裡收藏著世界上最繽紛的色彩,最古老的故事,或高懸在山頂,或潛藏於山谷,或矗立在海邊,各自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天才達利的世界 

你在春天做過夢嗎?夢裡是否出現過不真實的場景?少來,肯定有。你造嗎?西班牙有一位藝術家,能把現實與夢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他就是留著奇異造型鬍子的超現實主義天才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 

 達利與畢卡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畫家。人們常常用奇怪、不可思議、瘋狂、古怪這些詞語去形容達利,就連達利自己也承認:瘋子與我之間唯一的不同,就是我沒瘋。

離開巴賽隆納一路向北,有一片被稱為「達利三角」的土地,達利生於此,成名於此,私奔於此,也終老於此。他一生的大部時間都生活在這裡,被認為是地球上最貼近達利氣質的地方。

1904511日,達利生於小鎮菲格拉斯。這裡的自然環境、草木山川、平原闊野、灰綠的橄欖樹和尖禿的岩石,還有綿長的海岸….都鐫刻在他童年的記憶中,像生命一樣,活在他的繪畫裡。

達利和加拉熱戀後,為躲避父親的冷眼,私奔到一個叫利加特港的小漁村。他記得家裡女僕裡季亞的兒子,就住在小海灣的一間舊木板屋裡,達利覺得那裡既獨特又安靜,就買下了它。

畫家按照自己的喜好改造擴建,漫山的橄欖樹依著港灣,有白色雞蛋矗立的地方就成了達利的新家。1930年下半年,這座在達利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利加特港宮殿建成,成了達利的永久寓所。

達利把書畫和生活用品都搬到這裡,如果不是戰爭,他在這裡待的時間會更長。達利在自我“世界的中心”輕鬆自在,進出自如,這一階段藝術上的主要成果,也都是在這裡創作的。

1960年,菲格拉斯鎮長為了豐富市立美術館的藏品,請居民達利捐幅畫作。達利回覆:「對於菲格拉斯,我不會只送一件作品,而是一棟美術館……」15年後,超現實的達利博物館對外開放。

這是達利為自己設計建造的博物館,收藏最多的不是已出售畫作,而是「可以複製」的裝置藝術,還有早期繪畫主題的重寫和後期創作的繪畫及雕塑。地下一層是達利的歸宿地,畫家生於此,創作於此,也安眠於此。

懸崖上的天空之城__龍達

龍達小鎮在西班牙南部,誕生於羅馬帝國時代。三千多年前,一批旅人風塵僕僕地爬上750米高的峭壁,發現這裡地勢險要,河流豐沛,於是安營紮寨,造起了第一座房子。

這裡很早就聞名遐邇了,令它名聲大噪的,首先是鬥牛士,其次是彪悍的土匪,以及滿眼都是梅裡美筆下的卡門。難怪人們說,這座懸崖上的天空之城,是最美的「私奔」之城,其熱烈和美豔可想而知。

白是龍達的本色,一幢幢白色小屋櫛次鱗比,矗立于青山之巔,峭壁之上。遠遠望去,仿佛是雲端上的一抹純白。而它腳下,是刀砍斧削的萬丈深淵,可能是全世界最無法複製的景致吧。

龍達是鬥牛士的故鄉,鬥牛場的紅與黃是國旗的靈魂。這裡彙聚了最讓人心動的詞彙:神秘,峭拔、浪漫、私密、刺激、狂熱。古老的鬥牛場、濃烈的風情、耀眼的白色,吸引著人們紛紛來邂逅海明威式的浪漫。

一座橫跨在埃爾塔霍峽谷之上的懸橋,將萬丈峭壁的兩端連通,成就了這個建在雲端的天空之城。它是龍達最驚心動魄的景點,從橋上望去,四周的山脈和峽谷震撼著人心。

被稱為全世界最合適私奔的處所,海明威興許功不可沒,他在小說《逝世在午後》中誘導人們:「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話,龍達是最適合的地方,全部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風景……」

如果歐洲有桃花源,龍達一定名列其中,藍天白屋花香滿地,與人跡罕至空穀幽鳴的隱密特徵,分分鐘都與浪漫私通。在安靜的街巷中手把手散步,在木窗白牆下的綠草繁花間留下記憶,光想想就讓人躍躍欲試……

金色,是龍達的高光部分,當安達盧西亞的陽光灑滿小鎮每一個角落時,懷舊又有力的金色嵌在了75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總是能令人想起凱爾特人、腓尼基人、羅馬人和阿拉伯人在這片土地上演出的史詩級畫面。

紫粉色是龍達的透光濾鏡,只能在太陽落山萬物俱寂後才會顯現。那時候的龍達,儼然變成一座愛情孤島,僅剩下朦朧的輪廓和星星點點的燈光。好像在這個世界上,就剩下了你,和你的那個心上人……

西元17世紀,西班牙國王菲力浦三世看見一個邊讀書邊手舞足蹈的年輕人,對僕從說:「這個年輕人要麼是瘋了,要麼是在讀《唐吉訶德》。」賽凡提斯用他的妙筆,勾勒出了這個世界著名的瘋子騎士。

相傳懸崖上的天空之城,就在西班牙的懸崖上的天空之城。風車是這個城市的名片,斑駁的白牆沾染了歲月的痕跡,12架風車高低有致地坐落在高處的山坡上,俯瞰著歷史與滄桑。

有人說:「沒見過磨坊和日落,千萬不要從孔蘇埃格拉離開。」這裡有永遠蔚藍的天空和多變的雲彩,這裡的山風總是呼嘯肆虐。在藍天白雲的注視下,可以腳步不亂自由行走在狂風中的每個人,都能被吹成唐吉訶德。

最完美、最和諧、最能代表西班牙悠久文明史的托萊多

托萊多的歷史長達兩千多年。西元前193年,羅馬人征服後建立起要塞。從712年起,摩爾人統治了373年,遷來大批猶太人。1085年被卡斯蒂利亞國王佔領,允許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並存共榮,托萊多遂成為「三教文化城市」。

 198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托萊多古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譽之為「最完美、最和諧、最能代表西班牙悠久文明史的城市」。據說當初西班牙定都時,就是在馬德里和托萊多之間選擇的。

 托萊多城建在山上,塔霍河環繞城池三面,可謂天然護城河,僅北面修建了城牆。城堡雄峙北面山丘最高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千年來沒有被攻破的記錄。20世紀西班牙內戰時受到破壞,現在是軍事博物館和圖書館。

 穿越古城街巷走出城門,跨過蜿蜒曲折的護城河,在河對面的山頂與古城隔岸相望,眼前呈現的不僅是風景,更像一幅飽經歷史和滄桑的西班牙油畫。

 托萊多大教堂是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首席紅衣大主教的駐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它是哥特藝術的頂峰之作。6世紀曾經是哥德人的聖殿,9世紀摩爾人改為伊斯蘭寺廟,1224年再改為天主教堂。

 各種流派的建築師在教堂內留下了不同時代、不同宗教的烙印。教堂正門左側的鐘樓高90米,上面懸掛著14世紀建造的重17.5噸的大鐘。在附近任何一條街巷取景來拍攝鐘樓,都是美麗的圖畫。

 老城裡至今保持著16世紀的樣貌,石板路經歷歲月的盤磨,包了漿似的透亮。感受它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蛛網般密佈的斜坡與窄巷裡,上下左右四處遊走,歷盡滄桑古建,總會在轉角處給你突然的驚喜。

 街道隨山勢起伏曲折而窄小,古老建築密密排排,斑駁的石牆經歷過千百年風霜,別具動人心魄的魅力。你可以用一整天的時間,細細品味每一座教堂,每一條小巷,穿越空間去欣賞時光的故事。

 托萊多地勢險峻,河上的聖馬丁橋建於十三世紀,橋頭矗立兩座哥特式防衛塔。石造的老橋和些微風化的外牆,靜靜訴說著歷史。站在橋上觀看夕陽,有著「西班牙最美落日」的美譽。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小鎮仿佛是時光的駐足點,提醒著我們:慢下來,欣賞,感受,這才是生活本該有的模樣。無論是湖光山色,還是城堡村落,每一個地方都在等待著有緣人,等待著新的故事。

 美,在於發現的眼睛;天堂,在於純淨的心靈。這些小鎮,承載著人類對完美生活的嚮往,也見證著不同文明的交融與守護。當我們追尋詩和遠方時,或許會發現,最美好的風景,正是內心的平靜與喜悅。

 文明燦爛、文化富有的伊比利亞,再見囉!雖然為了嚴防偷扒,我花大力氣練就了一雙鷹眼,購置了多兜貼身夾克,養成了一出門就習慣性把手機掛繩緊緊纏繞在腕上的防護措施……

( 轉載自覺行雜誌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