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細觀詳這顆許願石,到底它要把我帶向哪裡?未來我能在台灣找到屬於我的「一平方英吋的寂靜」嗎?
文|范欽慧
一顆二點五四公分乘以二點五四公分大小的石頭,究竟可以告訴我們多少故事?
之前因為讀到「一平方英吋的寂靜」(One Square Inch of Silence)這本書,認識了作者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n),他是一位自然野地的錄音師,得獎無數經驗豐富。戈登在過去三十年來的錄音經驗中,最棒的錄音地點是在美國奧林匹克國家公園內的霍河雨林,於是他把過去一位印地安酋長送給他的一顆石頭,放在這個最精彩的聲音殿堂裡,當作他所要保護自然聲境(soundscape)的目標,我寫信向他表達了我對他所作所為的欣賞,並且也把自己在森林中錄到的天籟CD,轉送給戈登。
要保護那些荒野之聲
就跟戈登的經驗一樣,過去十多年來,我在大自然中錄音,一方面被自然天籟所感動,一方面也感嘆,我們是身處在充滿飛機聲、汽車引擎聲,以及各種人為聲音的世界裡。因此,當「一平方英吋的寂靜」這本書出現時,我才發現,原來,保護荒野的天籟,就跟保護荒野中的動植物一樣重要。
最讓我讚佩,其實是戈登對荒野中所擁有的「寂靜」的深入闡述。所謂的「寂靜」,不是沒有聲音,反而是萬物都存在的境界,重要的是,要保護那些荒野之聲,讓世世代代的人都能聽得到。
戈登開心的回信告訴我,希望我能寄給他一枚來自於台灣的石頭,他決定將這個石頭放在他的「一平方英吋寂靜」(OSI)的地點,讓這顆石頭也能感受到那份寂靜的力量。於是,我寄給戈登一顆我在秀姑巒溪河床上撿到的石頭,我告訴戈登說,這條河發源自中央山脈,那裡是我多年來收錄自然聲境最棒的地點。
還記得那次我去花蓮工作,原本我想去看看秀姑巒溪出海口的獅球嶼,當時我在河床上,一眼就被那大片五彩繽紛的石頭所感動,隨手撿了一顆美麗的卵石,當作旅行的紀念。我把這個石頭寄給了戈登,幾個禮拜後,戈登寫信告訴我說,我寄給他的是一顆許願石,因為這個石頭上有著非常獨特的線條。戈登說,按照他們當地的傳說,如果我們對著這個石頭許願,然後把石頭扔進水裡,我們的願望,就會依照線條展開自己的旅行,最後就會達成我們的心願。接著戈登做了一個讓我非常驚訝的決定,他要把這個石頭帶到霍河雨林一陣子之後,然後再把這顆石頭寄回來還我。
寂靜將會回家
「寂靜將會回家。」”Silence will come home”戈登向我預告著。那顆來自花蓮的寂靜石頭,將會繞過地球一週,回到我的手裡。兩個曾來沒有見面的野地錄音師,就這樣你來我往,透過了一顆石頭,進行了一場極為奇特的旅行。
當石頭回到我手中時,我該如何去面對它呢?這可不是一顆普通的石頭,它雖然只是我隨意在河床上撿到的卵石,卻能漂洋過海,經歷了這段傳奇,我不知道這顆石頭,究竟會經歷了什麼樣的故事?為了這顆寂靜的許願石,卻在我的腦海觸動起陣陣漣漪,一點也不安靜。
戈登特別選了一個很奇妙的日子,12月12日2012年,把這個來自台灣的石頭,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的博物館館長陪同下,護送到「一平方英吋的寂靜」的這個據點,他拍了一些照片給我看,整體看來有點像是太平山或是棲蘭檜木林的感覺,他告訴我說,這裡有一棵高大的樺樹,從它枝條的形態,就可以看得出它最初從種子發芽的樣子,我突然明白,讓戈登著迷的,正是生命最原本應有的樣子,他追求那樣的純粹,並且努力從原始荒野的源頭,仔細聆聽生命的本質。
這段期間,我跟戈登通了十多封書信,分享了彼此在大自然錄音的經驗,包括我跟他介紹我在自然影像拍攝的心得與困惑,他感性的跟我說,當他碰到困難時,他會先把手放在一顆他在亞馬遜河撿到的石頭上三分鐘,用心去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而不光是用理性的思考來判斷…。.他也跟我介紹他正在建構的自然聲境圖書館,稱作:寂靜星球(QuitePlanet)www.quietplanet.com,人們可以極平價的方式購買與使用戈登多年來在世界各地錄到的各種大自然聲音,包括森林、海洋、雨林、溪流….,這些經費也將回饋到孕育這些荒野聲音的棲地環境保育計畫。
幾個星期前,我突然收到戈登寄給我的一個包裹。打開一看,裡面居然是一把製作成很像是鎖鑰的隨身碟,上面還有一排文字寫著:”你是被授權的使用者。”(You are a licensed user.)我立刻把它插進電腦中,發現裡面居然都是大自然的聲音,因為錄音的規格很高,我得下載不同的播放軟體,才能欣賞到戈登所錄製的野地立體原音。
剎那間,我彷彿跟著戈登來到了大自然,我閉起眼睛,聽到了那些我熟悉的聲音,不論它錄自何方,我都已經身歷其境。我多麼希望戈登也能來到台灣錄音,我渴望他能聽到那些我曾經錄過音的現場:蘭嶼雨林中的嘟嘟嗚與昆蟲,觀霧森林中的竹鳥與獼猴、知本夜晚的山羌與飛鼠、合歡山上的冷杉枝頭的灰鷽與鷦鷯…..是的,牠們仍然在那裡,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真正聽過牠們的歌聲。
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像戈登一樣,把這些聲音告訴所有的人。身為一位野地錄音工作者,我知道自己的工作就是為環境做記錄做見證,總有一天,我得把所有的訊息傳出去,並回過頭來,去為保護這些天籟而努力。
終於,我的台灣許願石已經在2月19日2013年取回,就在戈登把石頭寄回給我的同時,還放了一個當地的紅色小石頭。這個有趣的分身,讓我想到了戈登自己的寂靜石。他告訴我,有好事即將發生。
接著,戈登開始邀請我為美國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正在進行的荒野地位計畫(Wilderness Stewardship Plan),到公眾論壇上發表我的意見與想法http://parkplanning.nps.gov/OLYMWildNews1,這項計畫正在向全世人蒐集各種不同的建議,以作為國家公園接下來進行保育與管理的重要基礎。
怎麼看荒野跟野性的不同
戈登在信中問了我一個問題,那就是台灣人怎麼看荒野(Wilderness),跟野性(Wildness)的不同,我嚇了一跳,因為很多年前,我去聆聽了「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教授(Dr. Holmes Rolston III)的演講時,他問了我幾乎一樣的問題。
原來美國人早在四十年前,就已經為自然(Naturalness)與荒野(Wilderness)下了定義。根據1964年的荒野法案(Wilderness Act)的解釋,「自然」或是「野性」強調生態的本質,而「荒野」更著重於一種為未受干擾,保有最原始、最古老的範疇。因此美國劃出大片「荒野」,為了要屏除人類的一切干預與控制,讓自然擁有自然。
「荒野法案」是一個充滿謙卑尊重精神,並對文明有著強烈反思的法案,對美國的環境保護影響卓著。然而,這樣的界定,歷經將近五十年,也備受爭議與挑戰。特別是針對森林的管理而言,有關森林火、外來種的入侵等等議題,經常與法案中所保障的內容有所衝突。但是讓我非常感動的是,當前許多爭議的焦點是落在對「荒野」地位的重新界定,從他們的文化,歷史,以及無數的論述觀點中去深化與討論。我可以在他們的辯證中,看到了新的管理標準的建構過程。
重要的是,他們透過全民討論的方式,來作為未來立論的基礎。這種公共政策透明公開的做法,也是依據了NEPA(國家環境政策法案)的重要精神,也就是所有的公共政策決定過程中,任何關係到環境的資訊都應該公開透明的規定。因此,國家公園特別利用公眾論壇,來廣納民意,而且是來自於全世界。
戈登說,未來他希望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推動全世界第一個「寂靜之地」,這個計畫將提供重要的實踐依據,他很希望我也能夠貢獻自己的意見,也歡迎台灣所有有想法的人,都能上網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解了這樣的過程,對我有相當大的啟示。
我看著這一位自然野地錄音師,從聆聽者變成了自然的代言者。原來,這麼多年來,在野地獲得的各種感動,正為的就是完成這樣的使命。就這樣,我跟戈登透過一顆來自花蓮的許願石結了緣,這段一平方英吋的旅行,究竟將完成什麼樣的願望?有趣的是,就在這顆石頭回到台灣時,也開始發生一連串傳奇的故事,包括了一個以推動噪音教育的基金會主動找上我,還有許多奇妙的故事與際遇正在進行中,我仔細觀詳這顆許願石,到底它要把我帶向哪裡?未來我能在台灣找到屬於我的「一平方英吋的寂靜」嗎?石頭無語,我靜靜的把手放在上面三分鐘,一種聲音浮上心頭,我知道這段搶救寂靜的旅程即將開始。